孩子摔下椅子致高位瘫痪 谨防婴幼儿意外

U12育儿健康 发布

2016-08-25 11:13

栏目:健康营养

年龄: 6-12岁

爱玩爱闹是孩子的天性,要是孩子真消停了,当爸当妈的反而很可能会怀疑孩子是不是生病了。虽然活蹦乱跳的孩子很有活力,但家长们可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家长的一个闪失,很有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意外导致的高位截瘫

新新学走路很快,虽然只有2岁,但是已经能够稳稳当当走很远了。和同龄孩子一样,新新很活泼好动。

能走路之后,新新磕磕碰碰不断,身上也挂了不少小彩,新新妈妈看孩子没受什么伤,也就没放在心上。

前几天,新新又摔了一次。为了拿柜子上的一个玩具,新新从垫脚的小塑料凳上摔了下来,屁股着地,后脑勺也在地板上砸了一下。照料他的奶奶正在搞卫生,赶紧过来查看安抚。新新一向摔惯了,哭了一会儿就去玩玩具了。见新新没有什么异常,奶奶就没有在意。

过了两天,新新妈妈发现新新有些不对劲。软软的歪着脖子,无论人怎么问,就是不说话。奶奶才提起前两天摔跤的事,妈妈赶紧带孩子去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检查。医生并没有检查出异样,大家还以为是孩子落枕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就这样结束,新新的脖子不仅没有好,身体其他部位也出现了异状,新新妈妈着急了,立刻带着新新又去了大医院做检查。

到了医院之后,新新情况恶化,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症状,被送进重症病房抢救。后来新新虽然脱离了危险,却被诊出高位截瘫。

对于病因,医生排除了脑膜炎、癫痫等诱因,询问新新妈妈孩子最近是否曾摔伤。这时新新妈妈才意识到,前几天那场看似无碍的摔跤,竟然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

宝宝摔倒了,家长如何处理?

磕磕绊绊是孩子必经的历程,就算是还不会走路的孩子,也有可能发生翻身掉床等事故导致受伤。大大小小的状况总是难以避免,让家长们防不胜防。要是宝宝真的摔跤了,家长们又该怎么处理呢?

情景一:宝宝头部着地,啼哭不止

宝宝年幼时,头部所占身体比重大,因此摔倒时易头部先着地。如果宝宝头部受伤后立即大哭,说明伤得并不严重,家长们可以暂时放心。不过还是得仔细检查宝宝身体其他部位有没有受伤。

家长们要注意,如果宝宝出现烦躁、迟钝,甚至是失去知觉等异常,应该立即打电话呼叫救护车。

情景二:宝宝头上摔出一个大包

宝宝摔倒后起包是常见现象,大包看起来虽吓人,但是其实只是头皮组织受伤引起的表皮肿胀,没有损伤到大脑内部。家长们可以采用冰敷的办法,减缓肿大。对于抵触冰敷的宝宝,可以在肿块处抹上一点家用淡猪油,也有消肿的效果。

情景三:宝宝摔倒后看着严重但其实没一点事

这种例子很多。宝宝摔跤后,如果家长们反应过于激烈,宝宝反而觉得很疼哭闹得厉害。家长们可以鼓励让宝宝自己爬起来。

宝宝小时候骨头比较软,等到大一点骨头硬一些了容易骨折,所以更要小心防范。宝宝摔得看似很严重但一点事都没有时,家长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时刻注意宝宝的状态,观察至少24小时。

情景四:宝宝摔跤后失去知觉

万一宝宝摔跤后失去知觉,家长一定要冷静。如果宝宝很快恢复知觉,也不能放松警惕,还是应该将宝宝送去医院详细检查。

回家后,让宝宝睡下,持续观察宝宝是否有异常。如果宝宝并没有很快恢复知觉,应该立刻呼叫救护车送往医院。

情景五:宝宝摔倒后被尖锐物品划伤流血

如果宝宝伤口较小,家长可以自己处理,立即为宝宝止血消毒,贴上创可贴。如果自己处理不了,应立即就医。如果宝宝是被铁制品或脏东西弄伤,家长还需要防范破伤风和细菌感染。

情景六:宝宝摔倒后不哭闹,自己爬起来

这种情况宝宝一般并无大碍,但是家长们最好留意下宝宝状态。

宝宝意外,重在预防

孩子好动,好奇心又重,喜欢到处探索,但同时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识别危险和自我保护。作为父母可谓是任重道远,要教育和看管好自己的孩子,警惕预防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

1. 宝宝睡觉或玩耍时,旁边需要有成人看护。如果家长有事离开,可在宝宝周围围上一床棉被,预防宝宝掉床。家长应避免将宝宝单独留在房间或者放在椅子等较高的物品上。

2. 孩子在户外玩耍时,家长应引导其在平整安全的地方嬉戏,避开裂缝地面、废旧建筑物。另外,一定要告诫孩子不要攀爬。

3. 有孩子的家中要特别注意不能胡乱接电线。电源开关、插座等外露电源要安置在宝宝接触不到的地方,家中一定要选用安全的电源插座。

4. 装有热水、汤、粥等可能会烫伤孩子的容器应置放在宝宝碰不到的地方。给宝宝洗澡时,应先放凉水再放热水,避免因疏忽烫伤宝宝。

5. 药品等要妥善保存,远离孩子,以免他们将其当成糖果吃进肚。千万不要用饮料瓶、饼干盒、糖果盒存放清洁剂等物品。喷洒杀虫剂时不仅要避开食物和餐具,还要避开孩子经常接触的器具。

6. 在与小动物相处时,家长应告诉孩子要温和对待它们,切不可用力打或拉扯其尾巴,也不能摸它们的眼睛、鼻子、嘴巴等。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