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仪式感为孩子制造幸福的童年

U12家庭教育 发布

2016-10-26 10:27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6-12岁

U12阅读提示:本文适合所有家长阅读,全文1500字,需要花费您约4分钟的时间

1、

不得不承认,有孩子以后的生活,除了快乐,更多的,是被琐事、分歧、疲倦充斥。

起夜给孩子泡奶粉换尿布,觉都不够睡,早就没了心思过什么纪念日;

给孩子做了一顿营养搭配的饭,已经累得恨不得叫外卖解决自己肚子问题;

房间里到处是积木、海洋球和各种绘本,无处下脚,狼狈不堪……

生活在这样的消耗里,变得无聊、无趣。有时候我们会怀疑,难道这就是下半辈子了?

记得一个人说过,生活是怎样,取决于用什么样的眼睛去看。

我的好友sofia,同样的生活,她花一点小心思,让它变得不同——

不管睡得再晚,清晨,也用轻音乐把自己唤醒;

平时吃得简单,但周末一定带先生和孩子去城中好餐厅吃一顿饭,放松心情。

睡前一定花半小时,把玩具收拾整齐,再换上一种新的香氛味道。

她说,无论在什么环境,我都要坚持这个仪式感,它让我内心还有小确幸,提醒我用积极的一面,面对生活。我也希望,我的孩子感受到——

生活是美好的。

就像村上说的,“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2、

我有一个朋友Tom,是五百强企业的CEO,他衣着得体、风趣谦逊,生活很有品位,大家都在背后议论,他一定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而一次聚会上,他跟我们说了他的童年。

Tom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城市,父母是双职工,拿着微薄工资度日。但他的父母,是一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憧憬的人。

每天下午回家,会从路边采一束野花放在玻璃瓶。

六一儿童节,会叫他的小伙伴,来家里,吃一顿“自制肯德基”,因为当时,肯德基还没开到他们县城,还是传说。

他生日的时候,妈妈会比照杂志,亲手为他做一件新款衬衣,还在袖口写上年龄和他的名字。

他说,每次父母为我做这些事,我觉得自己非常被重视,他们很爱我。我很快乐,这种快乐,有一种庄重感,充满感恩。

他说,长大后,去了美国,才知道,这就叫仪式感的生活——我很感恩,我在充满仪式感的生活里长大,仪式感,就是幸福本身。

我听了特别感动,我想起一句话,没有爱的夫妻才需要强调忠诚,没有爱的亲子关系才会强调感恩,Tom的父母从没有对Tom提过要求,但在这些一件一件郑重其事的小事里,Tom学会了感恩。

仪式感不是钱的堆砌,是对生活的信心。人有时需要用仪式感来表达内心的庄重和情感。

仪式感是王小波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3、

生活是一个节日接着另一个节日

对仪式感最大的尊重,就是发自内心,热爱每一个节日。

我是个很喜欢节日的妈妈,每个节日来临的时候,我甚至会比孩子更加雀跃地去迎接它。

儿童节,我会在某宝买一些气球、吹龙、泡泡机,约几个家庭,在世纪坛公园搭上帐篷,大家一起享受初夏阳光。

万圣节,我们早早就寻出城中热门餐厅,呼朋唤友,一起报名参加换装活动,我们一家三口,扮过最有意思的打扮是,我和葫芦爸扮成两片三明治,中间夹着葫芦扮成的青菜。

最重要的葫芦的生日,更加没有错过——一岁,是“蝙蝠侠”主题聚会;两岁,在家门酒店“一起做披萨”主题聚会;今年五月,葫芦三岁生日,我们一家人旅行度过,在厦门的老城区,随机的小酒吧,和随机的店员,一起给他唱生日快乐歌。

有时候我在想,从小缺乏仪式感,聚会和派对的孩子,童年的记忆里,一定会有一块苍白,少了一些惊喜和感动。

孩子长得太快,我们在猝不及防中,就会完成与他的分离。我所能希望的,是在他完全依赖我们的时候,给他更多的幸福和感动,让他因为拥有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时刻,变成一个更好、更有信心、更有力量的人。

也许,他还小,长大了记不起当时当日的场景,但是爸爸妈妈的爱,和那天带给他的快乐,他一定会记得的!

那些记录着这些聚会的相片,在若干年后,也许都能会触动他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让他重新相信,生活就是一个节日,接着另一个节日。


文:伊姐

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伊姐看电影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