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优秀的老师总管不好自己的孩子?

叶佳妈妈 原创

2017-06-26 09:57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某老师,亲切和蔼,带孩子温和,会讲故事、会和孩子玩到一块,懂教育,帮家长们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

但是,他家孩子倔强、叛逆、暴力、爱吵架爱动手,常常气的爸妈男女混合双打...

这位老师就很疑惑,明明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为什么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呢?

每次回到家,和孩子没说上几句话就出现吵闹或冷战;周末、假期陪孩子,陪着陪着就各种问题,一肚子的火,这到底是怎么了?

原来,是家长的角色固着心理在作怪!

角色固着心理是什么?

生活中,人们都要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人的心态和行为模式也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角色的转换。

比如,这位妈妈在学校里,在学生面前是老师;回家后,在孩子面前是妈妈,在老公面前就是妻子;回娘家时,我们的身份又转换成父母贴心的小棉袄,我们也变成了儿女。

请问,家长是不是能很好的进行角色转换,恰如其份的扮演各个角色呢?

固守一种角色的心态和行为模式,不能适应变换的角色,就是角色固着心理。

如果这位妈妈在学校是老师,回到家中还做老师,与孩子的交流都是读书学习和作业,那么,请问孩子还有亲爱的妈妈吗?他要到哪里去找温柔和善、接纳他一切的妈妈?他始终有的只是一位高高在上的“老师”!

孩子需要自我认同!

家是什么?

家是一束温暖的阳光,我们无需掩饰伪装,能拂去一切的烦恼忧伤;

家是一个疗伤的地方,可以照亮孩子的心程,融化孩子心中的冰霜;

家是一座温馨的港湾,无论何时,我们都能体会彼此的温暖,完全的敞开心扉,包容信任理解对方,我们在家应该能感受到幸福满满。

可是当这位老师回家后,孩子感受到的还是“妈妈做老师的骄傲”,感受到“老师的孩子一定不能比别人差”的高期望心理,压力那么大,孩子也想逃避啊。

于是孩子压抑、逃避、反抗、暴力,希望妈妈能关注自己,可是孩子的心声“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不来”家长没有听见,于是,亲子之间出现的沟通问题也变成了最大的问题。

别小看孩子的这种“自我认同感”,他们的感受很简单,却又十分强烈。

他们对事物缺乏深度了解,体现自我又没有广阔的市场,于是寻找实现自我环境时,离他们最近的家长便“中招”了。

作为教师的家长,有着角色固着心理,很难进入母亲的角色,很难发现孩子优点。作为老师看到的总是看到孩子的不足,觉得孩子浑身都是毛病,处处挑刺找茬。于是,亲子间的矛盾就激化了!

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放下高姿态,回家后迅速回到妈妈的角色,包容接纳孩子的一切问题,和孩子该吃吃、该喝喝,一起玩耍打闹游戏。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别着急训斥孩子,要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原因,再问问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到被尊重。

和善的处理孩子的情绪,等孩子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后,建议家长用启发式的提问询问孩子原因,引导孩子自己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

多亲亲孩子、抱抱孩子,尤其男孩需要多一点亲密接触。

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和孩子来点户外活动吧,总之让孩子感到你是亲妈,其他人“是也只能是”“学生”就对了!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