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被声音吓到的宝宝”

彭琳 原创

2017-12-08 09:53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3-6岁6-12岁

噪声其实一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部分:楼里装修的可怕声音,马路上突然响起的鸣笛,有时甚至是旁边家里空调外机的声音也会成为吓到宝宝的噪声。然而,噪声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却无法忽略。我们也许会认为,这些事总归经历,顺其自然就好。其实这种想法对于大人来说是很平常的,毕竟我们平常就是这样忍过一次又一次的打扰,但对于孩子来说,这种用忍耐来接受的方法却并不是很合适,甚至可能会对一些敏感的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甚至是对类似事情的泛化(泛化:心理学术语,专指对与最初刺激相似或相关联刺激有相同的反应的现象或行为)。所以各位父母不要小瞧噪声的危害,实际上我们是可以帮助孩子化解的。

我们接下来就来说说孩子遭遇噪声时的心理变化。孩子听到噪声后首先就会被吓到,然后感到非常恐惧,有些孩子会用哭闹来表达,有些孩子则会将恐惧努力压抑住埋藏在心底假装淡定。然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就会做出一些回应:有的会精心呵护、安慰,解释噪声的原因;有的会觉得孩子太大惊小怪,训斥孩子这么胆小;有的则是觉得,很平常嘛,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继续该做的事情。而这些父母不同的回应也会给孩子一些反馈,影响着孩子之后对噪声的看法、应对策略,以及内心感受。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们到底应该如何做才是比较合适的呢?其实告诉大家如何做之前,父母们先要理解一下孩子遇到噪声后的反应。遇到高分贝的噪声,别说孩子们,就是我们大人遇到都会觉得吓一跳,所以孩子不管之后又任何不受控制的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孩子由于没有经历过磨炼,本来就没什么承受能力。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去理解和接纳孩子有噪声产生的恐惧情绪,最好不要对孩子进行训斥或者给他们贴上“胆小”的标签

父母可以通过一些同理的话语与孩子建立统一战线,例如“哎呀,也把妈妈吓了一跳”,“真是的,这声音太大了”等等。这时孩子会觉得面对恐惧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有人和自己一起面对,心态就会变得积极一些,但恐惧还是在的,父母也不要心急地想让孩子马上就克服恐惧。

接着父母可以通过一些行为帮助孩子将恐惧发泄出来。由于一些情况如楼里装修--那种电钻的声音,不可能因为孩子害怕就让它停止,所以遇到这种情况除了帮助孩子捂住耳朵避免损伤外,还可以通过大叫,把自己的恐惧发泄出来,例如与孩子一起喊喊“别吵啦,你把我吓到啦”等。肯定有些父母看到这里会觉得这样做有些傻气,但不得不说,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让孩子将自己的恐惧说出来,把自己气愤的感受表达出来,会让他感受到自身的力量和能量,这种力量可以帮助孩子减弱恐惧的感受。

同时,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孩子可能还会磨磨唧唧的说,“这种声音让我害怕”,我们听到时也不用过于担心,孩子这是在通过表达来治愈自己,他只是希望自己恐惧的感受可以被父母接纳,我们也可通过仅仅重复孩子的话来表达“我们接受了他的想法”就好。

孩子这种对噪声的恐惧,可以通过多次经历慢慢变淡,而健康的表达方式会帮助孩子强大内心、促进孩子进行自我重建,建立起安全感。

声明:本文由U12家庭教育网签约作者彭琳撰写,仅代表其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