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出来的磨蹭,扰出来的注意力不集中

U12儿童心理 原创

2017-07-19 17:45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6-12岁

文 |彭琳

在向我咨询的父母中,有超过80%的父母都抱怨过自己的孩子总爱磨磨蹭蹭,还有超过一半的父母认为,孩子有着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并且这些父母都会自信的声称,如果不依靠自己的催促和逼迫,孩子就会惹出大乱子来。各位听众朋友,你们是不是也时常会有这种感觉呢?我们今天这期节目就和大家一起聊聊,磨蹭和注意力不集中这两种孩子的常见“毛病”。

我们先来描述一下父母眼中孩子的磨蹭的画面。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从早晨一醒来开始,就要和孩子的磨蹭作斗争,孩子想要赖床,于是起床、穿衣慢慢吞吞,我们总是要再三催促;好不容易站到卫生间开始洗漱,孩子刷牙刷着又开始对洗漱台的某个瓶瓶罐罐感兴趣,这下洗漱的时间一不小心就溜过去了半小时,于是我们又催催催;终于收拾停当,坐在桌前开始吃早点了,可是距离上学和上班的时间已经不多,我们的火气就立马窜上来,只要孩子吃饭的动作稍有停顿,我们便连催带责备的将孩子推上去学校的路上。这只是一天中的开始,孩子放学到家还有更多的催促等着我们,时间久了,一件小事都会让我们脾气不由自主的出来,于是我们觉得孩子是在太爱磨蹭了,为此苦恼不已。

我们再来描述一下父母眼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画面。孩子经常会刚看着这本绘本,突然被另一本吸引,然后半途而废;同样孩子也常常会搭着搭着积木,又被旁边的小车吸引,扔下搭了一半的积木房子,转而玩起小车;孩子也会经常吃着饭,突然被电视里的一个动画片所吸引,不好好吃饭就要看电视等等。这样的事情有许多,到了学龄阶段,这种问题就会更加明显,导致孩子上课不能认真听讲,成绩跟不上。父母常常费劲心机让孩子将注意力保持在一个事物上,但效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

说了这么多现象,我们下面就仔细来分析一下其中的根本原因。关于磨蹭,通常孩子的磨蹭总会伴随着父母的催促,这种催促有时好像有点作用,于是父母就会变本加厉,下次用更多的催促来换取孩子的速度,但效果却越来越差。关于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必然会是有其他新鲜物的吸引,年纪小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肯定的,因此给孩子太多选择和玩具并不是什么好事情,更有父母哪天发现孩子特别精力集中玩某个玩具时,就会忍不住想过去问问孩子要不要喝水、冷不冷等等,熟不知,正是这些看似关心的举动,破坏了孩子锻炼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机会。

那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解决孩子这两种常见毛病呢?

第一,立好规矩,放心大胆地将对事情的责任交还给孩子。

我曾问过许多父母,为什么会催促孩子,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怕孩子迟到”、“担心孩子做不好”。父母有着这样的担心是正常的,可是“催促”这个举动却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他会让孩子误认为,迟到、做不好某件事的责任并不完全在自己,有父母为自己承担,所以下一次的磨蹭会更加肆无忌惮。所以,父母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与孩子订立好规矩,给孩子适当的提醒,决不能多,让孩子自己对事情的结果负责,这样即使迟到一两次、事情做不好,孩子会发现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会促使他下一次做的更快,这样的做法远比父母的催促更加有效。

第二,有意识的清理让孩子分心的事物。

物质丰富的今天,让我们坚定的认为,让孩子见识的越多,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孩子的见识很多时候并不是大量的玩具、丰富的物质给予的,太多的选择反而会让孩子不知所措、迷失方向,养成注意力不能集中的习惯。因此父母要有意识的帮助孩子清理周围容易分心的事物,创造可以让孩子专心做事的环境,有意识的不去打扰,安静的陪伴。我们鼓励父母陪伴在孩子身边,静下心来读本书,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第三,减少唠叨,带孩子行动起来。

我见过许多父母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站在门口,对孩子喊“你收拾好了没,赶紧出门!”一句话说了十遍,还是没有如愿下楼。说多了,孩子还会抱怨说,“老妈你怎么这么啰嗦”。常常弄得父母无言以对。其实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是在出门前只对孩子说一遍,作为提醒,并且告诉他你会等他多久,设好限制,就直接下楼,超过时间就不去等他,这样孩子就会自发的行动起来,管理自己的行为。所以,唠叨多了不是好事,关键还是要行动起来。

声明:本文由U12家庭教育网签约作者彭琳撰写,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