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孩子的“拖延症”,你准备好了吗?

陈妍妈妈 原创

2017-09-14 14:29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小C对自己孩子的“拖延症”十分苦恼,因为无论她说什么,儿子都会说,“等一会儿”。

吃饭要等一会儿,睡觉要等一会儿,收拾书桌要也要等一会儿……

不仅是孩子,小C的老公也是个“等一会儿”先生,家里一大一小两个拖延症已经快把她逼疯了。

小C非常不理解的是,“拖延症”也会遗传吗?

可以肯定的是,拖延并不是遗传,但会把别人逼疯。

即使是拖延者本人也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生气。

其实拖延,是在以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说:“我不想做,你强迫不了我。”

这是一种被动地表达自己的方式。

当我们知道“应该”做某件自己不想做但别人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时,拖延是很正常的。

潜意识中,你认为如果自己等足够长的时间,这件你不喜欢做的事情可能就会消失。

拖延也可能是一种寻求认可、报复、或逃避一件看起来太难的任务的下意识方式。

拖延的人自己也许意识不到其行为背后的目的。

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变成一种持续终生的习惯。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治好孩子的拖延症呢?

1、设定截止时间

要减少拖延,能够做的最有效的事情之一,是让孩子们参与建立日常惯例(睡前的、早晨的、家庭作业的、吃饭时间的惯例,等等),并确何每个活动都有截止时间。

惯例会变成事情正常进程的一部分,让拖延没有机会。

2、让孩子体验拖延的后果

如果你的孩子无论如何都拖延,要让他们体验拖延造成的后果,不要解救或提醒他们。

如果,拖延洗衣服,孩子可能就不得不穿脏衣服。

比如不按时起床,就让他体验一下上学迟到。

但是要确保未能如期完成任务的后果符合逻辑。

要记住,允许后果自然而然地发生与“强加”后果是完全不同的。

3、让孩子从拖延的结果中学习成长

如果孩子忘记了及时要做一件事或拖延,然后又对最后期限或后果感到生气,你要共情地倾听,但不要替他解决问题。

很多孩子只有在自己体验到后果而不是被告诉可能会发生什么时,才能从中学习。

4、不要问能用“是”或“不”回答的问题。

比如,你现在就做家庭作业吗?

相反,要试着给孩子提供一个选择,作为和孩子分享权力的一种试。所以你可以说:“你想在5分钟之内还是10分钟之内做作业?”

5、制定日常惯例后要坚持到底

如果你说了什么事情,就要当真——如果你当真,就要坚持到底。

如果你提出一个要求,而孩子说“等会儿”,你要说“这不是一个选择,现在就要做。做完后叫我,我会检查的。”

然后,站起来等着,直到孩子开始行动。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1、让孩子参与制订计划

如果只是你对孩子发号施令,并期待孩子按你说的去做,而不是给他们创造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让其选择的机会。

那么孩子本身就不愿意做这件事,所以就很容易发生拖延。

如果孩子们在事先被告知,尤其是当大人尊重地让他们参与制订计划时,他们会更愿意做事情 。

2、如果你不能在现场,就不要期待孩子自己会按你的要求完成

不要在你上班的时候将任务清单交给孩子去做,并期待他们在你回家之前完成这些事情。

更好的做法是给孩子设定一个你能在场实施的最后期限。

3、主动向孩子提供帮助

要问孩子拖延对他们来说是否是个问题,以及他们是否愿意得到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孩子愿意,就帮助他们认真考虑一个计划,从最后期限开始往前推算,并安排出一份需要完成的所有步骤的时间表。

4、要忍住不去催促提醒孩子

有时,你明知拖延会给孩子带来某些不便,但也一定要忍住,不去提醒和催促他。

因为,这样你才能帮助他们从后果中学习的情形。

比如,如果你的孩子说她会在和朋友出去玩之前完成一件事情,而她根本没有做,你不要提醒她。

等到她要出发的时候,告诉她需要给朋友打电话,通知对方自己会迟到,因为她要先做完一件事情。

5、对于比较困难的任务,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完成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因为某项任务似乎难以完成才拖延,要帮助他找到把事情分成小步骤开始做起的方法。

要让孩子知道,错误是学习和成长的大好机会,她不需要做到完美。

6、尊重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有些也许在压力下会做得更好,但有些在你看来是拖延,而对于孩子来说,那就是正常的节奏。

或者,有的孩子一开始的拖延,只是在等待自己的焦虑临界点来临,以帮助自己完成一件事情。

 

孩子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知道如果拖延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们能够培养计划和组织方面的技能,从而把事情做好。

形成惯例之后,他们也能够学会给自己规定最后期限。

他们还能知道,对父母感兴趣而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说“不”没关系。

这样,他们就不必把拖延作为逃避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一种方式。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