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习惯培养:帮孩子改造小小的不礼貌,聪明妈妈有妙招!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6-12岁

礼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每一位母亲,在养儿育女的生活体验中,都会将礼貌化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以下妈妈们眼中的不礼貌行为,也许在你的孩子身上也发生过;她们的做法,也许能给遇到相同问题的你一点启发。
对于礼貌行为的定义,在妈妈们的心中已经发生了悄悄的改变,但在所有的早期教育内容中,礼貌教育仍然是每个妈妈关于社会交往训练的重要一项。

因为,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会成为一个社会适应性强的孩子,一个能够被环境接受的孩子,一个受欢迎的孩子。

小菲妈:

刚刚过了两岁生日的女儿是家中名副其实的“小霸王”,任性、倔强、刁蛮,做什么玩什么吃什么穿什么自己都有主意,一不顺心还要哭天抹泪。可就是这个每天都把家里弄得跟杂货铺一般的“小霸王”,一见到外人却变得不苟言笑,甚至有些害怕。

最让人犯愁的是,不论人家怎么逗她,她就是面无表情,一声不吭,有时还会哇哇大哭,弄得大人非常尴尬。
虽说邻居、同事们不会介意小孩子的不礼貌,但长此以往终归是个问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许小孩子与小孩子之间更容易沟通。

于是,出去玩时,我会有意识地带她到小孩子多的地方,让她与小朋友们一起玩玩具,让她把自己的“好好”分给别人,也鼓励她勇敢地去跟别的小伙伴借东西。

同时,有同龄小孩子的邻居家也成了我们常去的地方。

一段时间下来,成绩居然不小:小家伙不仅能跟小朋友玩到一块了,见了人也能怯生生地叫一声“阿姨”、叫一声“伯伯”了。

淼淼妈:
“女儿吃饭时有个坏毛病,夹一筷菜,咬一口后发现不对胃口,立即把菜甩进菜盘,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我第一次发现后,以为是个偶然事件,谁知这动作以后几乎天天出现。我对她先是讲道理:宝贝,这样太不礼貌了,你已经吃过的菜,不可以再扔回盘里。你瞧爸爸妈妈,都是吃到自己肚子里去的,骨头可以吐在桌上。

女儿"哦"一声,可顶多这回不再扔,下次再甩不误。”
看到说理不管用,我只好改变策略,施行“假戏真做”。有一天她又甩了,正好我肠胃不适,眼瞅着她甩过一筷白菜,我有意提高身调说:“多好的白菜啊,我吃!”将她甩出的那菜吃了。

隔了一会儿,我扔下饭碗就往厕所跑,嘴里大呼小叫的,受不了啦,肚子好痛啊。女儿关心妈妈心切,也跟着跑过来,着急地问:“妈妈,你怎么啦?”我一副痛苦的模样:“刚才还好好的,可能吃了你扔的那白菜吧。”“为什么呀?”女儿照例问道。“因为你吃过以后再扔回去细菌好多啊。”

做戏要做足,我在厕所整整呆了半小时,再偷眼瞅女儿,她正深思呢!
再以后,女儿这方面就注意多了,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夸赞,及时巩固胜利果实,现在这种情况几乎不再发生了!

队队妈:
“儿子长得比同龄的孩子要高,力气也大,与同龄的小朋友抢玩具就显出了强大的"攻势"。

小区的花园里每天有许多小朋友在玩,每个孩子都带着玩具、球之类的"私有财产",只要儿子喜欢谁的,就会出其不意地劈手抢夺,有时甚至把小朋友带一个跟头,惹得被抢了玩具的小朋友放声大哭。

长期下去,甚至有的小姑娘只要看见我儿子冲过来,就会吓得扔下手里的玩具转身跑掉,生怕受到"袭击"。”
孩子不讲礼貌,做妈妈的觉得很没面子,教导他“别人的玩具不能抢”等于没说,因为新鲜玩具的吸引力太大了。

我于是告诉他"可以跟别的小朋友交换,把你的玩具给别人,别人就会把他的玩具给你。"开始这招还比较奏效,一般的小朋友会高兴地接受交换玩具。
可有一天又出现新情况了,儿子拿着一把枪,喜欢上了一个小女孩手里的毛绒小狗,于是兴冲冲地一边把枪塞到人家的怀里,一边就去拽小狗,没想到人家女孩不喜欢枪,不愿意交换,抱着自己的小狗就跑,儿子还在后面举着枪追,一边跑还一边叫:“换呀,换呀。”我赶紧抓住他,说:“姐姐不愿意,不能强行交换。”儿子遭受了挫折,扭着身子大哭。
我好一顿讲道理,告诉他“交换玩具先要征得别人的同意”之类的 ,好不容易才哄好了。可不知道以后他是不是能做到不抢别人的玩具,还有没有类似的新情况出现,反正在教育方面当妈的真是任重道远。


“从小饱受父母在礼貌方面过于严格要求之苦,因此,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就决定再也不要用那些约束来压抑他。

那些我坚持认为不必介意的‘礼貌’行为(甚至因此与我的长辈有过冲突的)中,绝大部分跟礼仪有关。

比如看见大人要叫(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其阶段性的表现。何况小孩子对于被叫的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喜欢熟悉的、面目看上去‘和善’的,如果硬逼着他去叫那些他不熟悉或他认为不善的人,这不是太难为人家了么)

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不能乱跑乱动(一个孩子,好不容易家中来了人,热闹热闹还不行哪,人家不认生就不错了呢),
比如不能直呼父母大名(父母与孩子在家中都是平等的人,直呼父母名字的孩子不一定就对父母不礼貌),

比如在宴席上不能大吃大嚼(事实上学前孩子能够把自己喂饱是令他们的家长很引以自豪的一件事,这比强迫他们去遵守那些餐桌上的繁缛礼节更使他们健康),等等诸如此类。”
在“用礼貌的条条框框限制孩子”和“用美好的品德教育滋润孩子的心田”中,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我会身体力行地让他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尊重”,什么是“不打扰别人”……因此,我们的孩子,他有一颗爱人的心,他富有同情心,他会感谢别人为他做的一切,他在公众场合不会大声喧闹。
作为一个天天在长的孩子,一个还算调皮的男孩子,儿子有时也会变得很出格,比如,有一次从幼儿园带回来一些脏话,这是我们绝对不允许的,我会正色地告诉他“不可以”;在公众场合他常会忘乎所以大喊大叫,经我稍稍提醒,他就立马改正,用他的话说:"我都知道,就是有时候会忘,你只要提醒我就可以了。"看他能的!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