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育儿杂谈 > 正文

孩子有两面?4种方法,让孩子成为表里如一的乖宝宝!

孟母教育 发布

2015-12-14 08:48

栏目:综合

年龄:

很多的家长发现,自家的孩子在学校里是个好孩子,爱劳动爱帮助同学,尊敬老师;但是在家里,连吃饭穿衣服都懒得动手,还爱发脾气,不尊重家长,谁也管不了。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有双重人格。其实,孩子在家和在学校表现不一的原因,主要是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是两种不同的育人环境。学校是一种集体环境,有明确的规则性和社会性,对孩子的约束性较强。家庭是由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和相互约定组成,对孩子的教育随意性比较大。孩子面对的是父母或其他亲人,就会期待父母能理解和接纳自己的表现,即使是一些消极情绪和行为。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该如何应对呢?

1、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

有的父母溺爱孩子,不知不觉中使孩子成为了家庭的核心,容易让孩子变得自私和任性。有的父母是采取权威式的教育,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不给孩子话语权。这样更容易让孩子在家变得不敢表达、不愿表达。无论什么原因,家长都应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到平等对待孩子。遇到问题听听孩子的说法,给孩子说话权;家里的事情也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这样可以帮孩子正确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受教育者和家庭普通成员。这种平等健康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较快适应家庭环境与集体环境的转换,也防止孩子在转换和适应过程中出现各类不适应的状况。

2.有效的沟通

家长需要及时与学校、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在与老师交流沟通中,家长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不仅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且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言行和人际关系等。如果发现孩子在校、在家表现截然相反,就应立即与老师配合,努力探寻其中的原因,积极地帮助孩子调适心理,化解其中的矛盾和问题,使孩子的家校表现做到尽量一致。 

3.增强孩子对集体的适应能力 

学校是一种集体环境,与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存在很多区别。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积极地为孩子创造群体环境,比如给孩子报名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冬令营、夏令营之类的,让孩子有机会与同龄人交往,学会遵守集体规则,按照要求行事,培养孩子的集体认同感和集体适应能力。

4.制定家庭行为规范 

在家里,父母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制度,让孩子明白在家里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制度一旦制定好,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坚持执行,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心软。当然,执行制度时,家长应带头遵守。另外,为了让孩子在家里身心得到放松,在执行规范时要注意技巧。比如,孩子把事情做好,适时予以表扬、肯定。 总之,孩子在校与家里表现不一致,这种差异性是有一定的原因基础,与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区别有着直接关系。建议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多多关注孩子,尤其是那些刚开始适应学校生活的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在家与在校表现的一致。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